[辽宁大联考]辽宁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591)试题(数学)

[辽宁大联考]辽宁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591)试题(数学)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辽宁大联考]辽宁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591)试题(数学)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辽宁大联考]辽宁省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591)试题(数学)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捕获只因

“作《行苇》诗者,言忠诚而笃厚也

言周家积世能为忠诚笃厚之行,其仁恩及于草木

以草木之微,尚加爱惜,况在于人,爱之必甚

”古人把《诗》作为经,引申出“仁,爱人以及物”的哲学命题,把仁者“爱人”推进到了爱自然,这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

可是,这些丰富内涵在现代诗学中几乎是看不到的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09月24日11版乔清举《论<诗经>“经”的意义》)材料二《诗经》是“诗”,是原始先民的古老歌谣集;而作为“经”,《诗经》更有着建构、传承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主流文化精神与意识形态的意义

钱穆说:“故向来经学家言《诗》,往往忽略其文学性,而以文学家眼光治《诗》者,又多忽略其政治性

遂使《诗》学分道扬镳,各得其半,亦各失其半

”郑振铎把《诗经》注疏比作“重重叠叠的瓦砾”,认为必须扫除,而《毛诗序》“是一堆最沉重、最难以扫除,而又必须最先扫除的瓦砾”

不可否认,《毛诗序》《郑笺》以经学论《诗》,过于强调诗篇的政治性,的确压抑了诗歌的文学特性;但在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下,这样的解读方法有其正当性和合理性

《毛诗序》《郑笺》自觉担负起了传播儒家伦理、和谐人际关系、重建社会秩序的历史责任,将先秦儒家所崇尚、所宣传的礼乐教化贯穿于诗解之中,伴随着《诗》的传播而行使“化下”“刺上”的双重职能

《郑笺》偏重美刺、多有附会的解诗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偏离了诗歌本身的审美属性、表现内涵,如今看来也未免迁腐牵强;但以历史的眼光来看,《郑笺》对《诗经》文本的这种“误读”“曲解”恰有其必然成因与重大意义,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文化特质、中国人的精神品格产生深远影响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10月23日11版边家珍、徐瑛子《作为“经”的<诗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现代诗学只关注了《诗经》“诗”的特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诗经》是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文明传统的典籍

B.《诗经》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源头之一

《大学》中“明明德”的思想就来源于《诗经》的大雅,这种思想几乎贯穿各个历史时期

C.把赋、比、兴仅仅看作某种修辞,有时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如果从“经”的把它当作反映人的存在方式的手法,就会更有韵味

D.古人能从《诗经》中引申出“仁,爱人以及物”的哲学命题,进而把仁者“爱人”推及爱自然,这些内涵在现代诗学中很难看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诗经》借助比喻、联想等文学手段,可以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得到人格塑造

B.孔颖达评述《行苇》一诗时由“小”见“火”,认为如果对微小的草木都能加以爱惜,对于人就一定会更加仁爱

C.作为“经”而存在的《诗经》,超越了原始先民古老歌谣集的功用,对中国主流文化精神与意识形态有着建构意义

D.两则材料都对《诗经》及相关研究著作的内容有所引用,这既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也丰富了文章内容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开篇用下定义的方式,解说了什么是现代诗经学,随后指出了它存在的缺憾

高三语文第2页共8页

分析由函数为奇函数得到a,b的关系式,结合不等式的性质求出ab的最小值,代入f(1)得答案.

解答解:∵函数f(x)=(ab-a-4b-5)x2+$\frac{a+4b}{x}$(a>0,b>0)为奇函数,
∴f(-x)+f(x)=0,即(ab-a-4b-5)x2-$\frac{a+4b}{x}$+(ab-a-4b-5)x2+$\frac{a+4b}{x}$=0.
∴2(ab-a-4b-5)x2=0,则ab-a-4b-5=0.
即ab-5=a+4b,
∵a>0,b>0,
∴ab-5$≥2\sqrt{4ab}=4\sqrt{ab}$,
∴ab-4$\sqrt{ab}$-5≥0,
解得:$\sqrt{ab}≤-1$(舍)或$\sqrt{ab}≥5$.
则ab≥25.
∴f(1)=ab-a-4b-5+a+4b=ab-5≥25-5=2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的性质,训练了不等式性质的应用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属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