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金科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今日更新]金科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今日更新]金科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今日更新]金科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第八单元硫、氨及其化合物1.B【解题分析】《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其中“硫”指的是硫黄,“硝”为硝酸钾,B项正确

2.D【解题分析】氨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氨转化为化合态的氨的过程,D项正确

3.A【解题分析】NO2和N2O4的最简式相同,均是NO2,因此46g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A项正确;标准状况下,22.4LNH3中所含电子数为10VA,B项错误;N2和H2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故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6VA,C项错误;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变成稀硫酸后不再与铜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应小于0.46NA,D项错误

4.C【解题分析】SiC属于共价化合物,碳原子和硅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1molSiC中含Si一C的物质的量为4mol,C项错误

5.A【解题分析】H2S2O,溶于水生成硫酸,所以不能用硝酸钡溶液鉴别H2SO和H2S2O,,A项错误

6.A【解题分析】收集氨气时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且一般选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加热制备氨气,A项错误

7.B【解题分析】O2的氧化性较弱,FS2和O2反应只能生成SO2,不可实现转化,B项符合题意

8.B【解题分析CO和O在经过催化转化器时发生反应产生CO2、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0十2八N0化剂2C0,十N2,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无单质参加,因此反应基本类型不属于置换反应,A项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CO和NO按物质的量比1:1进行该反应,B项正确;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CO2、N2的质量比是(2×44):28=22:7,C项错误;任何反应都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安装了催化转化器的汽车排放的尾气中也含CO和NO,只是二者的浓度比不安装时的小,D项错误

9.C【解题分析】2NO2一N2O1为放热反应,将盛有NO2的密封玻璃容器放入冷水中,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即向生成无色N2O4的方向移动,颜色变浅,A项正确;红热的木炭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和水,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浓)△CO,十4NO◆十2HO,B项正确:过氧化钠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府·28·【23·G3DY(新高考)·化学·参考答案一LKB一必考一FJ】

[今日更新]金科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2)若其弄笔墨以微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今日更新]金科大联考·山西省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苏轼在梦中还乡,与妻子四目相对,千言万语无从说起,《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明月吾无从发了出来。,”两句将这种“隔”极为沉痛地抒(2)贾谊《过秦论》中的“右周而之诸侯雁至尊”两句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六王毕,四海一”都描述了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A”。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3)古诗词中的“千里”一词往往并非确指之数,而是用以表示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如“千里孤高(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据说是从归去来兮辞》的“”这两句中得到启发,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傲然自得的精神追求。(2)《列子·汤问》中的“巴鼓琴而鸟舞鱼跃”极写音乐之美妙,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和苏轼《赤壁赋》中“”两句都是化用此句。(3)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龙年,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代诗词中多有出现,比如:“,”等。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每天从身上经过的车和人数不过来,建国为此乐得合不拢嘴,这一情节突出了老桥的骄傲自大。B.建国想到自己在新桥建成后将被拆除,不由抱怨人们的忘恩负义,这体现了建国有些不够冷静。C.建成的新桥气派,桥面宽阔可以并排走四辆大卡车,建国对此佩服不已,心甘情愿地退出舞台。D.从木桥到建国桥再到建国新桥,其间的更替昭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