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金卷(六)6语文试卷答案

[今日更新]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金卷(六)6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今日更新]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金卷(六)6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今日更新]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金卷(六)6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示例二论题:“厚往薄来”思想束缚着中国古代外贸的发展

(2分)论述:中国古代的封建政府历来具有“厚往薄来”的思想

封建统治者往往自诩“天朝上国”,故在官方主导的对外贸易中,常常不遵守等价交换原则,用大量贵重的物品去交易外来的廉价物品,以换取周边小国前来朝贡的“忠诚”

自隋唐以来,瓷器就成为中国外销的主要产品之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瓷器贸易一度给国家带来大量收入,政府设立市舶司等机构加强管理

明朝时,倭寇一度猖獗,政府推行海禁政策,将对外贸易纳人政府管制,加之“厚往薄来”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严重压缩了对外贸易的规模和利润受到严重压缩,这制约了中国外贸的发展,使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市场发展的时代浪潮

(10分)示例三论题: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贸易具有两面性

(2分)论述:通商口岸既是列强对华侵略的见证,也是中国对外开放、走向近代化的窗口,口岸贸易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南京条约》签订后,五口通商标志着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列强在中国设立租界,通过领事官员裁决涉外案件,甚至把持海关大权…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列强还在通商口岸倾销商品、投资建厂、招募和掠夺华工,使中国经济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附庸;在通商口岸,西方消费文化的流行冲击了传统价值观念

与此同时,基于列强经商、修船等需要,一批早期民族工业在通商口岸兴起;坐电车、读报纸、发电报(打电话)等生活方式经由通商口岸被国人所认知;在通商口岸,西方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和政治理论广泛传播;租界的存在给政的活动提供了便利

(10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本题考查商路与文化交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首先,明确时空定位,本题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的对外交往;其次,审清答案要件,本题答案须包括论题和论述两个部分;再次,明确答题要求,论题须能体现材料中的一则或几则信息,论述须有可靠的史实依据;最后,注意语言表述的简明和准确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801C·HUN·

[今日更新]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金卷(六)6语文试卷答案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写作者童年时期第一次随父亲看黄河,为后文写自己再次看到黄河感慨黄河之大,赞美黄河的历史与文化奠定感情基调。B.第一次随父亲见到黄河,作者不明白眼前的黄河与父亲教给她的顺口溜有何关联,此时她还不能理解父亲对于看黄河的热切激动的心情。C.当作者成为职业作家,将写黄河作为其职业生涯的一部分时,她对黄河的历史感,对黄河孕育文明和文学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D.初学写作时,为寻找灵感,莫言曾多次走在河边,银光闪闪的河水让他感到占了很大便宜,他感悟到一个文学家应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

[今日更新]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金卷(六)6语文试卷答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兰碎尘犹香、竹裂纹尚直,诗人赞美它们的品格,以此表述自己的心志。B.第六句中的“敢”意为“岂敢”,以反问直抒胸臆,语气强烈,掷地有声。C.诗人虽然远离朝廷,但认为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应是为天下人所共知的。D.这首五言古诗运用比兴手法,巧妙化用典故,反复咏怀,风格质朴刚健。

(1)《论语》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描述了善学的行为的句子是“其李者而之其磅者的改之(2)《饮酒(其五)》一诗中,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①源于民间“说话”技艺的话小说,有的是为了供读者娱乐消闲,如明代嘉靖年间的话本小说集《清平山堂话本》分为“雨窗”“长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其编撰《》目的①有的是为了教化移风易俗,如秉持“情教”“适俗”“导愚”小说观的冯梦龙编撰“三言”,就意在“喻世”“警世”“醒世”。当然有说为了更好地达到劝化效果,往往②,如杜纲《娱目醒心编》即属此类。有的小说则是小说家炫学的产物,如号称“清代四大才学小说”的《蝉史燕山外史野叟曝言镜花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固本浚源”来进行推理,引出“▲,▲”的观点。(2)秦始皇在统治时期,为了蒙蔽百姓、巩固统治而焚书坑儒,贾谊《过秦论》中的“▲,▲”两句体现了这一点。(3)古诗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来描摹事物和表情达意,如“▲,▲”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