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今日更新]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今日更新]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试题答案

[今日更新]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今日更新]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众多的文缺中,有一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书写在一起的文报,形成具特色的合壁文字文献。汉代,西域部善国铸造的汉文、快卢字合壁钱币,用莱字标明币值,周围一圈是位户字母。突汗创制的突厥文在7-10世纪广泛使用,现存的突厥文文献大部分为突厥文碑铭,其中也包括合壁文字碑铭。例如,《毗伽可汗碑》四面皆刻字,西面的汉文,为李融奉诏所撰,其余三面为突殿文,记戴了毗可汗的生平事。辽、西夏、会先后创刺了契丹文、西夏文和女真文,并以民族文字书写了很多文献,其中也包括含壁文字史航。元代拓展了多体文字合壁形式。清代用满文据写的书籍、记录的档案以及翻译的汉文文献数量E大,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宇合壁的文献。新中国成立后,产生了大量文字合壁现象。如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正面用通用文字汉文,背面还有汉语拼音和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壮文。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部门的标牌都是两种文字合壁的。汉文和各民族文字对照的词和各类书籍更是层出不穷。——摘编自史金波《民族交往交融的典型例证——中国古代合壁文字文献刍论》(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合鹭文字文献的特征。(6分)——摘编自张新光(新中国农民生活方式60年变迁与反恩》(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社会改造运动的历史任务。(5分)

[今日更新]2024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1.据考古发现,吉家庄遗址(位于山西大同)地表上散布的陶片非常丰富,以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为主,另见零星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磨光黑陶。所见器型主要有鬲、罐、豆、翠、双耳壶等。这说明A.该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文明的代表B.太同地区是黄河流域文明的源头C.阶级分化决定社会生活方式演进D当时吉家庄先民已大量使用陶器

2.1879年,上海点石斋印书出版发行汉英词典—马礼逊《五车韵府》,开本再缩小,两册合并一册,价格更便宜,流行更广。到20世纪初,《五车韵府》一版再版,还将旧版按汉字的罗马字拼音首字母排序改为按汉字部首排列。《五车韵府》在中国的流行主要缘于A.向西方学习思潮的推动B.列强对华文化渗透増强C.天朝上国思想已被摒弃D.崇洋媚外之风日渐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