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卷答案

[今日更新]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今日更新]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今日更新]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2一2023学年上期入学考试高三(上)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48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考古发现,良渚文化前期墓葬中的高级玉器大多集中在太湖以南的反山墓地,后期则集中在太湖以北的寺墩墓地,特别是后期的寺墩墓地3号墓出土了33件大型玉琮,同时期其他墓葬中则只有13件玉器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已有了A.严格的等级秩序B.发达的手工制造C.尖锐的阶级对立D.明显的贫富分化2.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

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准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

此考古发现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3.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一一“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4.《诗经》中有大量诗歌提到了商周时期人们普遍种植的作物,其中,麦主要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种植:黄河流域是适宜黍稷生长的好地方,在许多地域性诗歌中可见种植黍稷的描述;稻在山西、陕西和长江及其以南的地区种植较多;菽在陕西比较多见种植

这说明,商周时期A.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区域农业特征显现C.南北经济联系加强D.重农政策得以贯彻5.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

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C.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D.强化诸侯的归从意识6.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7.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瓦解B.法家思想的发展C.宗法制的建立D.儒家思想的影响8.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出土了青铜冰鉴缶,鉴用来盛冰,缶用来盛食物

《周礼》记载,肉食珍馐与酒水都要用冰鉴保存,祭祀时也要使用冰鉴

冰鉴缶的使用A.体现了战国时期严格的宗法制度B.说明青铜铸造工艺开始成熟试卷第1页,共6页

[今日更新]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卷答案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临武君和荀子在赵孝成王面前讨论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除了要得到天时地利,用兵还要善于观察敌方的动向。B.荀子不认同临武君的观点,他认为用兵的要领在于善于依附百姓,正如后羿射中微小目标需要借助协调的弓箭。C.面对唐太宗用兵的奇正表现在哪里的询问,李靖回答说善于用兵的人,处处将正兵与奇兵相结合,令敌方无法判断。D.韩擒虎认为李靖可以与孙、吴相提并论,但李靖并不认同,他觉得舅舅从来不懂得奇正相互变化、循环无穷的道理。

[今日更新]河南省漯河市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语文试卷答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不符合民法典规定的一项是((3分)A.云南某法院公开审理学生辍学案,家长或监护人因没有履行法定责任而被责令送孩子回校接受义务教育。B.伍某3岁丧母,在父亲离家后,随奶奶长大。40多年后,父亲突然回来,身体病弱,生活困难,伍某可以不供给其生活费及医疗费。C.张某把仿制玉镯按正品价卖给李某,后来被李某发现。虽双方在交易时已签订了买卖合同,但李某不能自认眼拙,自担损失。D.郑某在明知是危险废物且自己没有处置资质的情况下,私自收集、贮存、处置废旧铅酸蓄电池达5吨,国家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其责任。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两次拒绝子鱼的请求,坚持要等楚军渡过泓水、摆好阵势才开战,最终受伤失败。B.面对国人的指责,宋襄公以不再次伤害已受伤的人,不捉拿白发老人是君子行为为借口,丝毫不认错。C.苏轼认为,齐宣王不忍心看牛恐惧的样子而释放牛的行为,对于个人德行并没有什么影响,是假仁义。D.在苏轼看来,宋襄公与后世的王莽是同一类人,他们的得失大小不同,但欺骗不了天下人却是相同的。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理解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