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今日更新]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今日更新]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今日更新]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5.右表为中国古代史上历代地秦朝郡、县方行政设置状况

由此可以两汉西汉初年沿袭郡、县,还包括王国和侯国、看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设东汉州、郡、县置的突出特点是魏晋州、郡、县A.机构完善隋朝废郡,保留州、县B.分级管理唐末道、州、县C.因俗而治宋朝路、州(府)、县D.权力制衡元朝省、路、府、州、县明清省、府、县6.右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某项措施,该措施产生鲜卑姓改为汉姓的作用是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A.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拓跋元贺赖贺B.实现了北魏社会制度的封建化丘穆陵穆独孤刘C.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步六孤陆贺楼楼D.使北魏立足中原经济文化中心7.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賑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8.右表为东汉获乡论支持者仕进途径表

这些史实可用来姓名乡论事迹入仕途径说明,东汉时期赵宜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A.地方舆论影响人才选拔年数岁而知孝让举孝廉光禄主事B.察举制度得到了完善张霸C.乡论支配国家统治秩序江革乡里称之日“江巨孝”举孝廉为郎D.社会阶层间流动固化朱儁以孝养致名为县门下书佐9.《汉书·张苍传》载,西汉初,萧何任丞相时,发现张苍“明习天下图书计籍,又善用算律历”,于是任命他掌管“郡国上计”

由此判断,当时张苍主要负贵的事务是A.掌管地方教化,维护基层治安B.核查王国财政,察举地方贤才C.审核各地计薄,考核官员政缋D.买卖运输货物,调剂各地物价10.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

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

东晋、南朝时期,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

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A.儒、佛、道“三教合归儒”B.官吏选拔标准的重大变革C.从分裂到统一的政治形势D.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11.北宋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概述中国古代不同阶段的选官制度时提到:“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这段材料说明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A.世卿世禄制逐渐式微B.人才选拔由地方集中到中C.选官和品德有机结合D.品德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12.清代对官员的考核分为京察和大计,分别对京官和外官进行考核

考核结束后,京察一等、大计一等和二等的部分官员将被引见给皇帝

被引见的官员中,经常有人被取消“一等”或“卓异”的评价

这一做法高二级第一次段考试题历史选考试卷第2页共7页

[今日更新]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D.A.早期地理环境往往决定人类的文化和文明,但在哪些方面起决定作用,决定到什么程度,不同地域是有差别的,因为人类与之互动是不同的。程B.河流孕育了人类文明,但人类在河流面前也不是完全被动的,人类具有相对无限的创造力,可以利用既定的自然条件充分拓展发展空间。C.虽然一条河流所提供的水量、土地及其他资源为人们选择生产方式提供了条件,但人们优先考虑的往往是生存需求或本群体的眼前利益。D.一个政权在选择自己的制度时,总是考虑其是否适合地理环境,而不是能否守住疆城,从而发挥制度的最大功能,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今日更新]昆明市2024届"三诊一模"高三复习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答案

昆明和罩湖分不开,很多城市都有湖。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然而这些湖和城的关系都还不是那样密切。似乎把这些湖挪开,城市也还是城市。A,没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为昆明了。

1.默写。(10分)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①D欲,②许多古诗文句“内外兼修”,或寓修”,或寓意深刻,或富含哲理。与③h)(李白白《行路路难难》其一)用黄河太行山之景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席上见赠》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物、赠》”(许浑《咸阳城东楼》)中的后社会总前发展的等哲理;“⑤句常被人们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而的紧张气氛看,⑧”(李商隐(欧阳修《醉翁亭《无题》寓含着忠诚执着无私私》常被人用来表示本不在比而在在别的方面。题。(12分)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只写立意,5分)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源”指水的本源,“流”指水的支流,“汇”指河流汇合在一起。如果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那么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就是河水的源、流、汇。源,是中华文明兴起时的点点星火;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中国智慧的传承;汇,则是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文明的交流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