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六次·信息调研卷(六)语文试卷答案

[今日更新]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六次·信息调研卷(六)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今日更新]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六次·信息调研卷(六)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今日更新]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六次·信息调研卷(六)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提高“人口质量红利”就是要提高劳动人口的知识和技能,而加强对普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是短时间内提升知识和技能最直接有效、最合理的措施;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都不是提高“人口质量红利”的合理举措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1910年,德国人为青岛市制定了市区扩张规划,此后,城市主要沿胶济铁路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青岛市开始调整城镇空间结构,成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简称黄岛区),并陆续修建胶州湾大桥和海底隧道,同时将城区的部分工业迁出

如图为青岛市行政区划图

莱西市平度市即墨区胶州市城3崂山区胶州湾黄1.市南区2.市北区3.李沧区黄岛区

一工业迁移方向--…地级市界…区、县级界-/(1)指出青岛市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4分)(2)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黄岛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条件

(10分)(3)简述人口迁入对黄岛区的有利影响

(6分)【答案】(1)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市区;部分人口随工业的迁移迁往周边区、县级市

(2)开发较晚,环境质量优;大量产业迁入,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靠海较近,气候温和;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人才落户提供便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上海人口众多,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

据统计,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

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

图1为2010年上海人口金字塔,图2示意1990一2008年上海不同区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量(单位:万人/年)

多年龄/岁>10090-9480-84远郊70-7460-64近郊50544044中心城3034边缘区20-24■☐2005-2008年0-14中心城题2000-2005年核心区0-4题1990-一2000年5.003.001.00比例/%1.003.005.00-1001020图1图2·28·

(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暗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的内容有“闯关东”的行为以及“民团”“壮丁”“公款银子”等说法,B.本文主要采用对话的形式,这样便于展现人物情感,更生动、真实地描写人物亲身经历的事件,艺术感染力较强。C.“朱老忠心里那个火球,一下子蹿上天灵盖”,通过比喻,将朱老忠内心的愤怒比作火球,使他的愤怒具体可感。D..语言新鲜活泼,典雅别致,通俗易懂,并且富有个性化。“扎一锥子不冒血”等俗语的运用,使语言活泼风趣。

[今日更新]学普试卷 2024届高三第六次·信息调研卷(六)语文试卷答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人乘篮舆为客人送行,过江村、入古寺暂歇,用“古佛”“孤灯”“禅榻”“啼猿”等意象营造出宁静、沉郁的氛围。B.“古佛负墙尘漠漠”说明小寺无人料理已久;“孤灯照殿雨昏昏”映照出诗人身居边地,无笼实现报国理想的落寞心情。C.诗歌景、情,理浑然一体。结尾两句诗,诗人用难以寻找河沙去年的痕迹,来说明人间盛衰的变化,非人力可以改变。D.与诗人充满爱国激情的具有沉郁苍凉风格特点的豪放诗(比如《书愤》)相比,此诗具有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格调。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1)是日更定矣是:这(2)俱无甚伟观也观:(3)盈砌盈阶盈:(4)声息不辨辨:非别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先生以不邪之故,能至于此。生时不邪,死而邪之,非先生意也,译文:(2)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译文:14.赠、原宪和曾子这三个人都拥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