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二试卷4月联考(24-485B)语文试卷答案

[今日更新]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二试卷4月联考(24-485B)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今日更新]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二试卷4月联考(24-485B)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今日更新]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二试卷4月联考(24-485B)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D.这种制度有利于避免滋生官僚习气,提高政府工作效率25.关于禹死后的权力继承,有不同的说法

《史记》记载禹晚年将王位禅让于益,“启与友攻益而夺之天下”

成书于战国的《竹书纪年》则记载禹传王位于启,益干启位,启杀之”

要对这两则史料进行辨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史记》早,其说法更可信B.《史记》在史学界地位更高,其说法更真实可信C.《竹书纪年》在宋代散佚后重新搜集整理,没有史料价值D.需要搜集更多其他的史料,与这两则史料进行比较研究非选择题部分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50分)26.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各国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共10分)材料一:(斯巴达的)君王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材料二:18世纪,法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愈演愈烈,一些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公开撰文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独裁统治

启蒙思想家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吹响了号角,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八七五年一月,经过激烈斗争、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新宪法的产生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斗争,最终战胜封建专制势力,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是法国历史的重大进步

-一徐春宝《法兰西共和之路》(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斯达巴政体中君主、贵族和平民能各安其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角度阐述“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是法国历史的重大进步”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明显地反映了国家活动中有两个积极性

一是中央的积极性

全国必须置于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由中央组织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迅速地改变中国的贫穷落后面貌,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才能保障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共同提高,但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服从中央的原则下,地方也要赋予应有的自主权

凡属地方性的问题,由地方作出处理,这就是地方的积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开国创业(1949~1956)》第6页/共8页

[今日更新]2023-2024学年江西省高二试卷4月联考(24-485B)语文试卷答案

D1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不得贝→B.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肱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竞不得见之C.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肽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D.帝既征肱/不至乃下彭城/使画工图其形状/肽卧于幽暗/以被韬面言/患眩疾/不欲出风/工竟不得见之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虽然他们的义利观把“义”与“利”相互对立,但他们开不认为利相排斥”,因此,孔孟二人的义利观是完全相同的。B.从新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对于利的态度门对于利的态度和追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矫枉过正。。德和价值C.儒家的义利观虽然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变化,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的道观,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该对其加以扬弃。。D.在当今人们看重物质利益的社会环境中,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为我们指明了面对利益诱惑时如何控制自己欲望的道路,这样有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

20.后人评价此诗称“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从古语中翻出新意。请结合以下前人诗句,分析此句新在何处。(2分)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东尼奥·斯奈德-佩莱格里尼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先驱人物,这一假说公开发表后并没有产生轰动效应。B.与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相比,弗兰克·泰勒为人低调,他的论文不被关注,他也没有对自己的理论进行大力宣传。C.弗兰克·泰勒认为,那条大西洋海底的“洋中脊”,最初是大陆间的裂痕,山脊两侧大陆朝相反方向缓缓移动。D.对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同时代人而言,“大陆漂移”理论缺乏一个根本机制,即该理论无法描述大陆是如何漂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