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今日更新]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今日更新]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试题答案

[今日更新]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大联考可斯扫码查数据分析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DBDBDCCBDBAACCDC1.D【解析】鸡屎矾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二者均属于碱式盐,A项正确;碱式碳酸铜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B项正确;铁比铜活泼,可与铜盐溶液反应置换出铜,故“涂铁皆作铜色”涉及的反应为置换反应,C项正确;“内质不变”是因为内部的铁被铜覆盖,从而没发生反应,并非发生了钝化,D项错误

2.B【解析】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1228,A正确;氧原子的质子数是8,中子数若为9,质量数应为17:17O,B错误;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需共用3对电子,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需共用1对电子,因此N,H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之间形成一个共价键,每个氮原子再分别与两个氢原子形成共价H一N-N一H键,其结构式为:H,C正确

3.D【解析】灼烧固体物质一般使用坩埚,而坩埚加热时需用泥三角支撑,然后放在三脚架上,三脚架的下面应放酒精灯,选用①②⑨①,不需要玻璃棒,A错误;溶解固体并加蒸馏水稀释,所需仪器为烧杯和玻璃棒,选用④⑦,不需要容量瓶,B错误;过滤操作需要用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和带铁圈的铁架台,即选用④⑤⑦②,C错误;检验3+的试剂为KSCN溶液,所需仪器为试管和胶头滴管,D正确

4.B【解析】1mol羟基中含9mol电子,即9V个,故A错误;pH=1的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故100mL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n=cV=0.1mol/L×0.1L=0.01mol,个数为0.01N,故B正确;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故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几乎全部来自于NaOH的电离,即水电离出的OH的个数小于0.1N,故C错误;NO,和N,0,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不同,故标准状况下2.24L混合气体即0.1ol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个数介于0.2N到0.4N之间,故D错误

5.D【解析】L,和NH,C1固体受热后分别变为碘蒸气、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在烧瓶底遇冷,又转化为L,和NH,CI固体,图甲装置不能用于分离L,和NH,C1固体,A项错误;乙装置,比较CuSO4和MnO,的催化活性,要求两份溶液中H,O,的含量相同,B项错误;丙装置,醋酸易挥发,可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C项错误

6.C【解析】对于X物质即Ncoon,不存在sp杂化的C,但C一C单键可以旋转,所有原子不一定共面,A错误;X→Y为取代反应,B错误;Y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一氯取代物有3种,C正确;Z中碳氧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故1molZ最多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哈百)高三化学答案第1页(共6页)

[今日更新]山东省潍坊市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案

15.词人是如何看待“人谋”与“天意”之间的关系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译文:(1)盖其言用舍,系当时安危,手载下犹使忠臣谊士闻风而兴起,(4分)(2)比走书来,示以公遗文,俾传之,(4分)译文:14.游公最重要的品格是“忠”,请概括其内涵。(3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简短的四句话,融合了两个人物和三个时间点,把读者很快带入讲故事的氛围中。B.踏雪寻梅猫投食、渡河,让阿爷绝处逢生,还学得子一套功夫,魔幻中也显现着生活的真实。的真实。A.小应立,B.踏雪寻梅C.阿爷每月归还久款,与上文有人上门要钱照应,直接交代了爹妈下海经商欠款潜逃的事情。双D.小说的题目“长河夜渡”简约凝练,一语双关,含义丰富,如红线串起几段故事,统摄了全文。C.阿,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认为,当今圣上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之人,哪怕只具备一个优点、有一点才艺都会被录用。B.韩愈告诫弟子,不仅学业要精进,德行有所成就,还要关注有关部门对自己的评价是否公平公正。C.韩愈认为,载入圣人行列的孟轲、荀况都没有得到公正的待遇,自己不被重用,更不需要抱怨。D.文章表面是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实际上以问答形式抒发自己不遇之感,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